規劃建設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在其發展歷程中面臨著優秀設計難以落地、長期規劃與短期任期脫節、多專業領域協同效率低下等挑戰。隨著時代的更迭與行業的演進,人才流失、產業衰退等新問題又接踵而至,進一步加大了行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難度。面對這些緊迫且嚴峻的挑戰,行業亟需探索出一條破局之路,而“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恰好為行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在2024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活動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工程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獲得者沈磊圍繞“新質生產力”在規劃建設行業的實際應用與探索,發表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總師模式》主旨演講。
沈磊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工程師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浙江大學城鄉發展與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演講中,沈磊提出了“城市總規劃師模式”,并表示這一模式正是規劃建設行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新賽道、新技術、新平臺與新機制。他指出,城市作為一個復雜且多元化的綜合體,其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迫切需要具備先進管理經驗的總規劃師領導和協調各項規劃建設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總規劃師以管理為目標、實施為導向、技術為手段,旨在落實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各項政策,通過兩端著力(即頂層設計與基層設施)和中間管控,確保規劃方案切實落地并得到有效實施。
在城市規劃與實施過程中,“城市總規劃師模式”以行政+技術“1+1”機制為基礎,依托“兩端著力,中間管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規劃與實施兩大方法,成功構建了三大核心體系(編制體系、管理體系、實施體系)、四大顯著特征(持續的規劃研究平臺、動態管理實施的平臺、開放資源整合的平臺、整體的城市發展平臺)、五大功能(規劃構建、技術把關、技術協調、社會宣教、城市資源挖掘與戰略明細),通過這些體系、特征和功能的共同作用,該模式得以實現城市資源的挖掘、城市戰略的明細、城市亮點的呈現、城市價值的提升以及城市特色的彰顯。
為了深入闡述這幾點,沈磊分享了他在嘉興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實踐經驗。在談到嘉興建黨百年項目時,他說,嘉興作為中國的水鄉,擁有1400條水道,這一獨特的自然條件成為了城市規劃的核心要素。他和團隊通過歸納整合這些水道,構建了“九水連心、九州同心”的城市結構,形成了嘉興最大的城市IP。在這座城市的頂層設計中,他們將紅船魂、運河情、江南韻、國際范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嘉興既保留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展現出國際化的現代氣息,特別是“一心兩城”的空間格局,不僅優化了城市空間結構,還提升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居住品質。
在提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規劃時,他表示,在這個項目中,他帶領團隊將嘉善獨特的水鄉風貌和古鎮文化資源融入到規劃設計中,以組團式布局、引入稻田元素、采用生態和低碳方法等方式,構建了一個既充滿現代科創氣息又不失田園風光的園區。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團隊運用新技術對水鄉環境進行了有效治理與保護,不僅提升了水質,還恢復了水下生態。此外,團隊還將原有的農民建筑改造成零碳科創園區,真正實現了零碳排放的目標。